海洋公園「活埋凶間」意外後查封(圖片來源:《香港01》)
若果你身為一家之主,肩負家庭財政的重責,你的離去更恐怕讓家人一生陷入財困。
以上說的都是事實,也大概是你我也有擔心過的事,但如果這是保險代理與你對話的開場白,接下來他就要跟你推介一大堆佣金高但不一定對你有用的保險產品。
一家經濟支柱的意外死亡絕對是一個家庭的頭號風險,發生機率微但潛在財務損失巨大;此等風險當用保險應對。然而,保險產品繁多,該用何種險種應付?筆者認為,要應付一家之主的過早死亡風險,當選經濟實惠的定期壽險(Term Insurance)。
善用保險公司與自己各自的長處
定期壽險是最淺白易明的險種。投保人定期繳納一小額保費,而萬一投保人在指定年期之內過身,其指定的受益人便可獲得身故賠償。如果投保人在指定年期後尚健在,保單將失效,沒有期滿賠償,也沒有保單價值。
很多讀者看到這裏便不喜歡這種定期壽險,因為「若我不死掉就給保險公司吞掉我多年繳納的所有保費,不剩下一毛錢給我!」其實筆者欣賞定期壽險的,正正就是它不剩下一毛錢給保險過後仍然生存的投保人。要知道「羊毛出自羊身上」,在其他險種保險公司能給予投保人期滿賠償(Maturity Benefits)、已付保單回贈(Return of Premium)、甚或是保單持有人紅利(Policyholder Dividends),其實錢都是從閣下的保費而來,再由壽險精算師拆解組合而成的。
定期壽險沒有任何花巧,投保人付的就是用以應付自己的死亡風險,沒有任何儲蓄成份。將自己處理不來的死亡風險交給保險公司,讓專業精算師為自己處理(當然你要付他薪水);將自己也能處理好的投資儲蓄責任歸自己,將「投資經理」的薪水也據為己有,這才是善用保險公司與自己各自的長處。
2,000 倍槓桿的誘惑
定期壽險最大的好處,莫過於能用相宜的保費獲取最大的保障。假設一張定期壽險保單的保障額為 $1千萬,而投保人在保單生效期內的死亡機會率為 2,000 分之 1,那理論上投保人付的全部保費就是 $1千萬 x 1/2,000 = $5,000,因為這是保險公司預計要賠償給你(以及像你一樣的其他投保人)的平均金額。統計學上,這 $5,000 稱為賠償的期望值(Expected Value)。每年繳付 $5千,就獲得 $1千萬的保障,槓桿是 2,000倍!
(註:1/2,000 大約是香港一般男性 30 歲、女性 35 歲的年均死亡率。順帶一提,如有興趣知道香港人的平均死亡機會率及其他相關數據,可到政府統計處網頁下載免費資料,網址為 http://www.censtatd.gov.hk/hkstat/sub/sp160.jsp?productCode=FA100094。)
當然,保險公司收取的保費要比這期望值一般要高約 50-100%,以用作:
- 保障保險公司支付「期望以外」的風險(想像一下有大量投保人同時過身,或是投保一個月後立即過身的情況)
- 確保保險公司符合政府 / 監管機構的法定準備金及資本要求(這些要求是政府保障投保人而設的,以免保險公司倒閉而不能支付賠償)
- 支付保險公司的燈油火蠟,而及為閣下精心設計這張保單的精算師的薪水
但即使要收取期望值的一倍,付出一年 $1萬 便可獲得 $1千萬 保障,槓桿仍有 1,000倍,效率仍然是高的。一般而言,保單愈複雜,期望值之上的倍數就愈高,投保人能袋袋平安的就愈少,反之保險公司揩的油水就愈重!剩下的問題,就是 $1千萬的保障是否足夠,以及其他購買定期壽險的策略,這些都讓我們在下篇實戰篇探討。
小結
自己每日都為家庭謀幸福,但萬一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你大概都希望在天之靈見到你的妻子 / 夫君和兒女生活仍然美滿,不用為五斗米折腰?定期壽險讓自己只需付出一個職場新手也能輕鬆負擔的保費,就能保障家人當自己不幸身故時自動獲得了財務自由。「你希望你太太知道你過身後,抱頭痛哭,是純粹為心愛的丈夫不在而痛哭,還是為了未來幾十年的生計苦惱而痛哭?」這是筆者自己買入定期壽險時,保險代理友人說的話。順帶一提,一般的保險代理不會主動推介定期壽險,因為保費太過相宜,所以相對上,代理能收取的佣金金額不高。
絕對支持買term insurance,不要讓保費的大部分去了agent/broker/asset manager/fund house/insurer的口袋中。
回覆刪除不要被甚麼dividend, maturity benefit, return of premium, non-guaranteed return....等等迷惑,總之付出最少的保費去獲得需要的東西就足夠了。
謝謝 R兄支持!沒錯,簡單就是美。
刪除不過很多時消費者連有什麼選擇也不知道,因為資訊都在產品提供方、銷售方。正如在投資市場,要買期權可以直接跟交易所買,但大部分散戶偏偏跟輪商買窩輪。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我也只是買term insurance的。曾經有個在保險公司做行政(不是Sales) 的親戚,出於好意提醒我買儲蓄計劃較好,不會白賠本金。
回覆刪除我跟他說我的思維好簡單,有不幸的事發生,賠償就是真正救命錢。term insurance 本金少但保額大,這才真正起到救命錢作用。(另一類儲蓄計劃本金大保額少,只是保本而已。完全發揮不到救命錢作用!)
如果天公保佑,一家平安,我根本不在意白賠本金,亦不在乎儲蓄計劃的回報(特別是本人身有儲蓄投資習的人,好可能自己投資回報更好。)
真是非常欣賞您無私分享您的見解!特別您是行內專家,特別有說服力!終於找到同道人了!
哈哈,不同人對不同事物的看法、價值觀也有所不同。亞洲人尤其是華人很著重付了錢就應該得到些東西,那管是保費回贈、分紅、期滿儲蓄回報⋯ 這解釋了為什麼壽險業亞洲區業務特別賺錢(當然,已發展國家競爭比較大也是原因)。
刪除早晨,一直有留心你這里,但沒發言,你的文章好有啓發性,我不知道有你所講的term insurance,是由保險Sales推介我買五年續保定期保險計劃,每五年加保費,保到71歲,例如31歲開始投保,100萬交保費1,460元,36歲加至1,660元,到61歲己要交19,250元年費了,并非如你所講的定額保費可以有咁大保障,而且這保額才100萬,真係蠢,可以告訴我這計劃在哪間保險公司做嗎?謝謝你!!
回覆刪除請問 king 兄的保費是年繳還是月繳嗎?如果是年繳,千餘元可得一百萬保障,那已經就是我所講的 Term Insurance 定期壽險了。定期壽險的保費的確如你所說是遞增的,因為隨著年紀老邁,死亡率會直線上升,例如一個 50 歲的人死亡率是 30 歲的 5 倍,屆時續保保費 5 倍也是必然的事。但是留意,到 5、60歲大概自己都已經準備好退休 / 留給子女的錢,已有 100萬甚至遠超此數,到時已經不需要這份保險了,所以多貴也沒有關係,反正到時已有預期要斷保的。
刪除我在下篇會講述如何購買這種保險的策略,但基本就是年輕時買多一點,然後慢慢遞減。
真正值得三思的是有些人買 $100萬保障,但每年不是繳千餘元,而是 3、4萬元。4 萬元就算自己儲,沒有回報,25年後也有 100萬,那意味什麼呢?:D
另外上面還忘了感謝 king 兄的經常造訪!很高興有讀者告知自己的文章有啟發性,我會繼續努力寫好文的 :)
刪除見市面有啲係全年期(20/30)年都係固定供款額的,若果每5年調整一次,好難講廿年後保費係咪仲係合理,同埋能否負擔。
刪除定期壽險食水少,唔特登問啲sales都唔會講,好唔透明,同埋一定要格價,我問過有啲用港幣,有啲用美金計(兌7.8, 但sales又鬼鬼地唔肯講點解計美金。。。。
市面上的確有 20年期、30年期的定期壽險,期間年供款額不變。但要留意,保險公司能做到年供款額不變,意味客戶要「先付未來錢」。
刪除以 30歲購買 20年定期壽險為例,保險公司會參考 30-50歲的死亡率去定價,然後客戶付的就是這段期間的死亡率下計出來的平均保費。非常粗略估計一下(實際計算當然複雜得多),由於50 歲死亡率為 30歲 5 倍,30-50 歲的平均死亡率就是 30 歲的 (1+5)/2 = 3倍。即是說,本來 30 歲時可以用 $10,000 一年 買 $1千萬保障的,現在一開始就要付 $30,000 一年。多出來的 $20,000 是用來 Pre-paid 未來的死亡率急速上升。
如果自己的儲蓄、投資 10 年之後 40 歲時都儲到 $3、4百萬,到時大概沒有需要 $1千萬保障這麼多,想降一下保額或索性斷供,但想到自己已經蝕了十年每年 $20,000,又心有不甘只好硬著頭皮供下去⋯⋯
反之,如果我先買 5年,5年後保費假設貴了 50% (建基於 35-40歲死亡率),但我保額需要由於有儲蓄的關係由 $1千萬降到 $650 萬,我屆時要付的保費依然是 $10,000。
除非投保人一開始已經鐵定 30-50 歲整整 20 年都需要 $1千萬保障,否則我不建議貪定額的便宜。
謝謝福祿兄的分享!我暫時只買危疾,但用開的保險agent都信得過。他之前有個客醉酒後,同人打交整傷,他便叫個客諗清楚是否只是自己「撞傷」~真係好有integrity 👍
回覆刪除哈哈,有「integrity」的代理人真的好重要,尤其是醫療危疾單。人壽保險有死亡證非黑即白,醫療危疾真的要靠個有心的 Agent 幫你 Fight 和鑽窿。
刪除福壽兄:
回覆刪除多謝你回覆,這保險是年繳的,好似貴過你上文所講的,一千萬年費5000元,所以才覺得買錯了,主要當年自己喜歡潜水,怕有乜意外買比亞媽的,玩了一年左右無再玩潜水了,佢現在仍有供。
所謂「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king 兄在玩潛水活動之餘不忘風險管理,值得鼓勵和學習!
刪除如果千餘元有一百萬保障尚可接受,我所舉的例子是約一萬元有一千萬保障。五千元市面上是找不到的,那是保險公司的基礎成本,還沒有計算其開銷、佣金和利潤。
不過 king 兄可以考慮一下一百萬的保障是否仍然足夠。每個人的家庭狀況不同,這個沒有統一標準的。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福祿壽全兄,
回覆刪除想問一下,大市熱鬧指數是如何用的?
十分多謝你的恆指沸騰指數,很簡單易明!現在距離沽貨也不是太遠了。
如果把每天的恆指沸騰指數及恆指記錄成一折線圖, 是否更容易看出恆指沸騰指數對恆指預測能力?
謝謝!
哈哈,almondcake 兄果然眼利!也謝謝你對沸騰指數的支持,因為自己和身邊很多朋友都在學習投資,希望能做些簡單易明的指標讓大家都受惠。
刪除大市熱鬧指數是我月初享受「一週退休生活」時研究下來的。其概念跟沸騰指數差不多,不過標示的不是指數高低,而是成交量多寡。這個指數的製作要複雜一點,所以要點時間準備其簡介文的 Illustration。就讓我趁聖誕新年假期準備一下吧!
折線圖的提議不錯,讓我在往後的 Blog 文分享 :) 謝謝 almondcake 兄的寶貴意見!
不客氣, 多謝您對大家的幫助。
刪除一同互相切磋研究吧。祝聖誕快樂!
刪除個人覺得買保險很大的成本落入了agent的手中,他們的銷售能力對客戶來講坦白是完全沒有價值。
回覆刪除單就這點來講term life省卻不少無謂成本。
不是覺得,這根本是事實。除了代理自己的佣金,保險公司還得付其直系的主管、經理、總監(阿爸、阿爺、太爺…),坐在上面的只是印印腳收錢!
刪除當然他們也要付出莫大的銷售能力和組織銷售團隊的能力,而促成生意也絕對不是容易的事(專業人士的專才、銷售人員的通才也是才),但誠如 Kelvin 兄所說,這些能力對客戶來說是完全沒有價值,但反而由客戶來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