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爭取時間愛得及時 增加工作生活效率小工具(發揮自我潛能 · 上篇)

古語有云「寸金難買寸光陰」,作為一家之主,除了在金錢開支需要控制外,筆者認為更應控制「時間開支」以「愛得及時」。


但畢竟人每天只有 24 小時,既要賺錢養家儲蓄投資追求財務自由、照顧家庭槓起家中大小決定事務,又得強身健體保持健康延年益壽,我們確實需要一些方法,一些「時間槓桿」,去讓投入的時間發揮最大的效能。

這兩篇就讓筆者分享一些自己常用的,能增加工作效率的小工具吧!效率提升是指以愈少自己的時間完成同樣甚至更多的工作輸出。本篇分享以「將人類潛能作更佳發揮」為主的工具,但畢竟人最盡也只有 24 小時一日的極限,下篇將介紹更厲害的時間槓桿,就是「利用他人或機器的時間」,理論上可以將生產力無限複製。


上篇:將人類潛能作更佳發揮
 

我們在日常生活的活動,不會每一時刻都盡用所有的感官、身體各部份。當然我們不可能像機器那樣功能全開,但如果能善用一下那些被迫休息的身體部位或感官,則工作效率可以有莫大的提升。近年推廣的「零時間運動」就是利用相似的理論,在不影響日常生活的情況下輕鬆好玩的增加運動量。


1. 智能新聞主播(iPhone 朗讀屏幕功能)

早上刷牙、洗臉、排毒、剃鬚和施行油拔法,已是熟悉的機械式操作,大腦和耳朵尚在關閉狀態。這時候善用閒置的大腦和耳朵,10 分鐘可以聽完一天的重點新聞!筆者其實是排毒、剃鬚和油拔法一同進行,加上智能新聞主播,時間槓桿是4倍!

iPhone 有一個隱藏功能,能把屏幕上的文字朗讀。這功能配合 iPhone Safari 的 Reader 功能,就能將絕大部份新聞網站僅限文字的內容朗讀,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用聽的獲得新聞資訊,彷彿請了一位智能主播專屬為你報新聞!


  • 首先打開「Speak Screen」功能:iOS 11 下,「Settings」→ 「General」→「Accessibility」→「Speech」,開啟「Speak Screen」。這個部驟只需要做一次。
  • 如果讀者請的是英文主播,還有多位男女主播、英國美國愛爾蘭口音任君選擇!按下面「Voices」就可以試聽他們的「自我介紹」。廣東話的主播叫「倩宜」,我想她的英文名字應該就是 Siri 吧。
  • 然後在 Safari 裏打開想收聽的新聞內容,按網址列左方的「Reader」模式,此時畫面只有文字內容,廣告和其他無關的網頁內容統統會被過濾掉。
  • 這個時候,只需要用兩隻手指從畫面上方邊框向下掃,主播就會立即朗讀畫面上的文字內容!

筆者訂閱的是《經濟日報》,每天兩次會收到日報的重點新聞電郵,筆者就是用這個方法,一大清早就掌握重點新聞資訊。這個方法也可以套用在新聞 App,例筆者看《香港01》新聞也是用這個方法,連「Reader」鈕也不用按,更為方便。

讀者想請位智能天氣小姐?只要用同一個方法,閱讀天文台純文字版本的網頁便可以。

當然朗讀的內容更不限定是新聞和天氣,讀者喜歡的話,可以請倩宜朗讀本 Blog 的精彩(及不精彩的)內容、甚至跟死黨/情人的 WhatsApp 對話(但秘密公開的後果自負!)。

這個方法目前的缺點是,每一篇文章也得掃一次主播才會朗讀。有時間的話,也許筆者會開發將新聞文字內容 Parse 成一大個文字檔案,然後一掃就可以晨跑去… :D 其實筆者已向《經濟日報》反映多年,希望能在 App 新增連續朗讀新聞及日報內容功能,給予駕車及健身跑步人士方便,希望終有一日能有正面回應。


2. 極速字幕機(Spritz 及 Readsy)

這回就連倩宜的飯碗也搶掉,自己做主播!不,不用讀出來的,用眼看就好。

有沒有想過為甚麼主播要看字幕機?其一當然是讓主播的視線經常保持在鏡頭位置。而其二就是減少讀錯新聞稿件,以及眼睛來回搜索文字的時間。後者的原因,在幾年前被一班創業家發揚光大,發明了 Spritz 這個極速字幕機。


(圖片來源:Digital Trends)

我們閱讀一篇文章的過程,可以細分為三個不段重覆的步驟:首先我們要移動眼球尋找下一個文字的位置,可能是現在讀到的文字的右邊、下一行,甚至下一頁。然後我們的眼睛需要在這個字裏尋找一個點,一個能讓大腦最佳辦認這個字的點(Optimal Recognition Point,ORP),這步驟尤其以英文或其他西歐語系更為需要。例如閱讀「improve」這個字時,我們的眼睛不會定錨在字頭「i」,也不會定在字的正中心「r」,而是中間偏左的位置「p」。定錨完成後,大腦才能開始辨認及理解這個字;而遇上標點符號時,大腦便組詞成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Spritz 的原理,就是先利用字幕機將文字逐個逐個快速的顯示,省卻了眼睛搜索下一個字位置的第一步;而文字在被顯示的時候也是經過悉心安排——程式會判別每一個字的 ORP,將這個字母髹成紅色,並且讓每一個文字出現時置中在 ORP 點。這樣,讀者只要集中眼神在 Spritz 框框中指定的 ORP 點,眼睛便不用搜尋辨認這個字的最佳位置,即亦省卻了第二步。這樣,閱讀工作就只剩下辨認和理解文字的第三步。(有興趣進一步了解這技術的讀者,可以參考 Spritz 的技術文章。)

跟據 Spritz 團隊的研究,以英文而言,一般成年人的閱讀(而又能保持理解的)速度為大約每分鐘 225 個字。而利用 Spritz 的極速字幕機,由於將閱讀三步簡化成一步,初次接觸的人往往已能輕鬆的以每分鐘300至400字的速度閱讀。

這個速讀技巧的最好地方是,它不需要任何訓練,當然可以經由訓練獲得更高的速度,例如曾經就有人用一日的時間,以一分鐘 1,200 字的速度讀完《哈里波特》整個系列。不過筆者就認為,一分鐘 500 字於自己而言已是很理想的速度,能將閱讀工作快一倍完成,不用追求更快的。

好了,說了這麼久,能體驗一下這部極速字幕機的威力嗎?筆者接下來就要介紹免費工具 Readsy (http://readsy.co)!只要在網頁下方的文字輸入區域將要閱讀的內容貼上,然後按 「Readsy!」按鈕,網頁上方的 Spritz 字幕機就會立即啟動。讀者甚至可以直接輸入文字內容的網頁網址,或者上載 PDF 文件,十分方便。

由於筆者的部份工作需要看大量的文字內容,例如電郵或是密密麻麻的「雞腸」,有了 Spritz 和 Readsy 的確能讓效率提高。投資戰友們也不妨利用它來看美股股評、財經新聞,必定事半功倍!


3. 冥想(Calm.com)

請了位主播,又添置了字幕機,的確讓我們省下不少時間。讀者可能會問:「那我省下來的時間用來做甚麼?」

筆者答案就是:「甚麼也不做!」

原來「甚麼也不做」,也是一個上佳的「將人類潛能作更佳發揮」的方法。

「⋯⋯怎麼可能?」

當然筆者說的並不是漫無目的的甚麼也不做,而是專注的讓身體和心靈平靜下來,感受自己身體內在的氣息。這就是「冥想」。

冥想並不是甚麼新鮮事。自古以來,東方佛家有坐禪、道家有守一、儒家也有所謂「正襟危坐」;印度瑜伽有冥想和腹式呼吸,然後近代再由西方科學化研究歸納為「認知治療」的一種。



現代醫學證實,冥想可以提升專注力讓思考清晰、緩解壓力讓情緒穩定、增強抵抗力促進睡眠,甚至有減輕慢性疾病、延緩衰老的功效。冥想有這麼多提升工作效率、讓身體健康的好處,難怪 Tim Ferriss 也將「冥想 20 分鐘」作為其每天每天醒來 5 件事之一。

讀者如想初體驗冥想的好處,可以到 Calm.com 或下載他們的 App。從簡單的呼吸練習,到各式各樣的冥想課程;讀者可以選擇由聲音導航引導放鬆身體和心情,也可以選擇純粹聽聽 White Noise,還有大量場景選擇。筆者建議初心者參與其免費的「7 Days of Calm」體驗,每天抽 10-15 分鐘放鬆身心。很快讀者就會體驗到,這 10 分鐘的休息,換來的是遠超 10 分鐘的生產力。



未知讀者又有沒有用過,或現在看完希望嘗試某些工具?哪一些比較有用?又或者有其他好駛好用的工具推介的話,不妨留言分享 :) 下篇將介紹筆者「利用他人或機器的時間」,複製生產力的工具,敬請期待!

【祿】投資與工作


投資:花心神在知識增長上,學懂金融市場的遊戲規則、社會的運作模式、風險管理,便能積財有技。
工作:花心神在辦公室政治上,就算自以為摸清老闆的心意和在同事間游刃有餘,也不能保證升職加薪。

投資:只需要先求知再投資,計算風險小心行事,基本上應可避免 Total Loss。
工作:國泰賭輸油價,Total Loss 的卻是小員工,飯碗隨時朝不保夕。

投資:複息效應,錢愈滾愈多;管理得宜的話,被動收入可以隨年月增長,甚至延綿萬世。
工作:年華漸老,實際生產力隨年資下降,隨時被有青春可燃燒的後生晚輩取代;就算幸運沒遇上中年危機,身體總有捱不下去的一天。

投資:利息是乘數,複合增長。
工作:工資是加數,線性增長。

投資:所擁有的企業有人丟飯碗了,就算不因此而高興,也大概是利好消息。萬一反映營商情況惡化,按個鈕沽出就可以。
工作:所投身的公司投資者不注資了,肯定會為此憂慮。萬一被辭退的話,翻身要看際遇、甚至看人面色。

投資:資產提升至另一門檻後,可投資的資產類別愈見平穩,繼續搏殺還是平淡收息由自己選擇。
工作:職位提升至另一等級後,工作量和複雜程度有增無減,超時工作還是被褫奪工作權利由老闆選擇。

投資:累積的財富,基本上受法律保障;只要慎選投資項目並做好風險管理,Total Loss 的機會甚微。
工作:建立的功勳、職位、薪金,可以一下子被拿掉。而褫奪一切目的正正是為了成就在食物鏈最頂層的投資者。


要專注於哪條路,自己選擇。

【祿】實例分析:儲蓄保險回報 零風險國債也贏不了

友人與丈夫新築愛巢,向銀行貸款幾百萬購入新居。友人擔心萬一自己不幸過早過身,供樓的壓力便重重落在丈夫身上,故欲買人壽保險以減輕丈夫的負擔。她的代理人向她推介了一份儲蓄型終身壽險單,並指出若果 20 年後友人仍然健在,大可退回保單享受豐厚回報。友人想聽聽筆者的意見。



筆者曾詳細說明就死亡保障而言,筆者獨力推崇定期壽險(見「一家之主要買 Term」上篇下篇)。為了能向友人具體解釋當中原因,筆者著友人請其代理人準備兩份「人壽保險建議計劃書」,一份是代理人所推介的儲蓄型終身壽險,另一份是最簡單的 20 年定期壽險,並答應取來後與友人一同做些簡單數學去分析哪個較為適合抵買。事後筆者覺得這個個案分析簡單而實際,在取得友人同意後整理成文與眾讀者分享,希望能幫助大家分辨保單的實質回報及實用性。


同樣保額人壽保險  利益與保費大不同

友人翌日發了我兩份計劃書,死亡保障額同為 $13萬 (美元,下同)。

保單 A 是 代理推介的「5年繳分紅終身壽險」。只需於保單生效後的首 5年,每年繳交保費 $5,522,便可獲終身人壽保障,身故賠償 $13萬。保單3大特色包括:


  1. 「保證現金價值」(Guaranteed Cash Value,GCV):這是終身壽險的必備項目,不論分紅與否。若保單持有人退保,便可按退保一刻保單已生效的年期,取回一定的現金價值。金額是投保一刻既定的,由保險公司擔保。
  2. 「週年紅利」(Annual Dividend),這是所有分紅(Participating,行內簡稱 Par)保單的特色。若保單持續生效,每年保險公司會按照公司自身的盈利情況發放紅利,就像買股票收股息一樣。金額由保險公司每年自行決定,並沒有保證。
  3. 「期滿紅利」(Terminal Dividend),若保單持有人於保單生效 10年期後才退保,保險公司還會贈送一筆紅利以答謝對公司的長期支持。紅利數額同樣根據公司的盈利狀況釐定,沒有保證。


保單 B 是筆者建議的「20年繳非分紅 20年定期壽險」。在保單生效後的 20年,每年繳交相宜保費 $265,便可於該 20 年內得到 $13萬死亡保障。沒有現金價值、沒有分紅、期滿仍健在亦不能取一分毫。

保單 A 擁有眾多回報項目,而且只要繳費 5年便可獲終身保障,退保又能取回金錢,看來很吸引。但保單 B 20年總繳保費只需 $5,300,比保單 A 的一年保費還要少。友人該如何取捨?


分紅?糖衣?毒藥?

在分析回報之前,筆者必須再三強調「分紅」、「紅利」等金額是沒有保證的。

在保險建議計劃書上,保險公司會推算未來發放的紅利,再將多年來的紅利滾存至一個大金額。不少代理人就是用這個金額吸引擬投保人的眼球,指出保單放愈久,紅利愈豐厚;即使投保人日後退保,仍可獲得這筆「額外盈利」。

關於紅利這粒糖衣毒藥,筆者有機會再另文詳細說明它如何巧取投保人的血汗錢(尤其在香港,法例對分紅保單投保人的保障遠較大陸、新加坡等地落後;就連保險公司需要公佈其保單紅利的「實現率」Fulfillment Ratio 也是 2016 年在保監指引要求下才開始)。在本例中,讀者們只需緊記:
  1. 羊毛出自羊身上,保險公司有錢賺是因為它多收了你的保費;
  2. 紅利的分發沒有一定準則,而且保險公司的盈利複雜得很,同一家公司計算盈利也會應用好幾套會計準則,就是專門看保險公司股票的分析員也很多時弄不清;
  3. 保險公司通常假設自身的投資回報是影響分紅的最重要因素,筆者雖然同意,但投保人的死亡、退保、公司開支管理等因素也絕對不容忽視,而且往往這些因素作為客戶不容易得知或監察。

簡單點說,讀者請不要相信建議書上的「分紅」是自己的「最佳假設回報」或是「應得」回報。「應得」的只是所有寫上「保證」的項目,其他的都應視為「額外回報」、「錦上添花」。閱讀建議書時,請務必注意這點。


儲蓄壽險回報  零風險國債也贏不了

分析一張儲蓄壽險的回報,我們可以將「儲蓄」和「壽險」的部分分開。由於定期壽險只提供死亡保障,因此與同一保障額的儲蓄壽險相比,後者多繳的保費就是用作儲蓄用途。計算這個儲蓄部分的回報,並與市面上其他的投資物比較,便可知道儲蓄壽險是否抵買。

從友人提供的保險建議書獲得數據如下:

  • 兩保單保障額相同 = $130,000 (美元、下同)
  • 保單A 5年共繳保費 = $ 27,612
  • 保單B 20年共繳保費 = $ 5,300
  • 保單A 比 保單B 共多繳保費 = $ 22,312

情況 1:最保守的情況,我們只考慮保證現金價值

20年後退保可得保證現金價值 $ 38,870

假設將多繳的保費 $22,312 用作投資,若 20年後能獲得 $38,870,以複利計算平均年回報為 2.81% = ($38,870 / $22,312)1/20 - 1。(精算 20 年現金流差,實際 IRR 為 2.89%。)

這數字,連通脹也追不上!執筆之日就連20年美國國庫債券的孳息率也有 3.00%,在這低息年代尚且跑不贏零風險項目!(註:這篇是筆者舊文章,最初執筆日為 2014年8月13日;近期 20 年國債孳息大約在 2.7% - 2.8%,就算讓 2.81% - 2.89% 些微跑贏,相信讀者已經對結論心中有數。)


情況 2:筆者視為最進取的情況,就是保險公司能如計劃書所示給付所有紅利。

20年後退保可得:
保證現金價值 $38,870
預計累積週年紅利 $10,964
預計期滿紅利 $11,726
合計 $ 61,560

以同一方法計算,平均年回報為 5.21% = ($61,560 / $22,312)1/20 - 1。(精算 20 年現金流差,實際 IRR 為 5.39%。)

看來可取一點,但相信讀者們也不會覺得 5% 回報能算得上是高吧。市場上不少股票股息率也有 5%,而且還未計算賺價;回報 5%的企業債券也不難找到。而利用此儲蓄保險作為投資工具,需留意:

  1. 紅利並沒有保證;
  2. 錢需要鎖在保險公司 20年,提早退保可能嚴重影響回報(在最初 6-7 年退保基本上保證是虧損),反之其他投資工具如股票可以隨時沽出。

詳細的計算可參考下表:



20年後  你還需要死亡保障嗎?

筆者的結論似乎已不言而喻,友人也滿意筆者的分析。但也許有讀者會問:如果購買保單 B 定期壽險,20年後續保的話保費會以倍數上升;反之保單 A 終身壽險則可以一勞永逸。買保單 B 豈不是老來沒有保障?

筆者的反問是:「20年後,樓宇按揭也差不多供完,子女就算還在讀書也至少能自我照顧,而且自己的積蓄也應有相當分量。那個時候,你還需要死亡保障嗎?」

(留意筆者更主張購買 5 年或 10 年期的定期壽險,並定期檢視所需要的保障水平,只購買需要的保障額。詳細理由及操作請閱讀早前文章。本篇以 20 年定期壽險作例子,純因為友人的代理人建議 20 年後從保單 A 提取現金價值,故筆者用同一樣年期的保險產品做 Apple-to-Apple Comparison。)


自製生死合險  反勝保險公司

就假設讀者真的在 20 年後需要這個死亡保障好了。這其實是可以自製的,而且擁有比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障更有彈性。

方法是:將買定期壽險因而省下來的 $22,312,投資於年回報 9.21% 的項目,20年後便可得 $13萬。這個 $13萬是現金,不論讀者何時過身,家人都可享有這一筆錢。更理想的是,這 $13萬自己在生時也可以享用,不像人壽保險賠償只能福蔭後人!

市場上的確有類似的人壽保險,期滿時不論投保人生死也能享有給付,學名稱為「生死合險」或「兩全保險」(Endowment Insurance),市面大多以「儲蓄保險」(Savings Insurance)一詞以蓋之。不用筆者多說,這種保險的保費要比上文介紹的任何一種保險都要貴得多。但我們剛剛就用了普通儲蓄終身人壽的保費,自製了一份比它本身貴得多的「生死合險」——秘訣就是「只要保障、不要儲蓄」,亦即筆者於前文所強調的「將自己處理不來的死亡風險交給保險公司,將自己也能處理好的投資儲蓄責任歸自己」。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