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一家之主要買 Term —— 實戰.下篇

上篇介紹了定期壽險以及它如何為一家之主帶來相宜的死亡風險保障。本篇主要處理購買這種人壽保險時要解決的實務問題,例如如何選擇年期及保障額、甚麼時候開始買、如何付費才最相宜等。




千金難買「可保性」

先補充一點上篇沒有提及的一個重要概念:可保性(Insurability)。

購買一張人壽保險時,保險公司通常都會先進行「核保」(Underwriting)的程序,了解保險申請人的健康狀況(如驗身)、吸煙喝酒的習慣、甚至職業,基本上是要確保申請人沒有已知的危疾、也非從事高死亡風險的工作。如對公司風險過高,保險公司有權拒絕接受保險申請,或是提高這宗保險的保費。

然而,若保險公司接受了投保人的申請並提供人壽保險保障,當第一張保單年期屆滿之後,一般的定期壽險都有「保證續保」的條文,意即保險公司不會再重新評估投保人當時的健康狀況,即使此時投保人已病入膏肓,只要投保人願意開立新保單並繳納保費,保險公司亦得承保,不得拒絕。換句話說,投保人在買下第一張壽險單時,已買了一個未來的「可保性」,日後不用擔心身體健康狀況的變化,保險公司亦保證承保。「可保性」可比擬金融市場上的認購期權(Call Option),投保人有要求續保的權利,並沒有續保的義務,而保險公司則有義務履行投保人續保的要求。「可保性」乃定期壽險另一項給投保人重要的保障。

關於「可保性」有兩點要注意的地方:第一,「保證續保」不等同於「保證保費不變」。續保時,保險公司會根據投保人新的年歲,以及其時死亡率風險、公司盈利等變化去計算新的保費。第二,一般而言,「保證續保」的保額只可減少或持平,不可增加。保額增加代表保險公司要冒更大的風險,而上一張保單的保費只包含了以舊有保單保額去續保的風險費用,所以如果在續保時要增加保額,保險公司一般都會要求重新了解投保人的健康及職業狀況。

基於一般健康狀況會隨年齡增長而變差的考慮,定期壽險愈早開始投保是愈好的,因為可以趁身體健康的時候買下千金難求的可保性。而基於「保額可減不可加」的考慮,筆者建議年輕的時候不妨買大一點保障,例如未有小朋友的讀者也可先預算未來會有小朋友。年輕的時候死亡風險小,保費相當廉宜;而且職場人生剛起步,儲蓄少,所需的保障自然多。萬一長大後身體狀況轉差,你可能會後悔當初為何不願每月多付百多二百元保費,買大數百萬保額。

另一個買大保額的原因,就是千萬不要低估通脹的威力。香港長期通脹平均為 6%,近年官方的通脹率也有 3%,「可感通脹」大概更高。以通脹率 4% 計算,只要此狀況維持 20年,如要獲得相當於今天 $1,000萬 的保障,你得購買 $2,200萬 的保障額。


5年或10年期  進可攻退可守

定期壽險有固定的年期,如 1年、5年、10年、20年,也有「至65歲」的險種用以保障閣下退休前的死亡風險。筆者建議不要買過長或過短的年期,應以 5年 或  10年為一單位,保費可更有預算之餘,又可定期重新評估自己及家庭的需要,調節保額節省金錢。

買過短的年期,如年年續保(Yearly Renewable Term,簡稱 YRT),由於續保不獲保費不變的保障,保險公司絕對有權每年大幅增加保費,使得自己大失預算。讀者可能會考慮加價時轉往另一間保險公司,但如是者便失去原有保險公司提供的「可保性」,需要重新核保。

買過長的年期,如 20年,雖然投保人可以準確知道未來 20年的保費支出,然而該保費卻是根據未來 20年的平均死亡風險而釐定。假設投保人現時 30 歲,如果現在就得給付 50歲時的死亡風險的代價(男性而言,50歲的死亡率約為 30歲時的 5倍),保費定會以倍數增加,不符合年少時以相宜保費獲得最大保障的效果。

如果只買 5年期 或 10年期的定期壽險,在第一期完結後投保人可根據當時自己的儲蓄水平、生活開支,以及其他家庭及財務狀況,重新評估自己對投保額的需要。一般來說 5年或 10年過後,家庭儲蓄會增加,樓宇按揭欠款會減少,所需的保障金額會悉數減少。減少的保額,與增加的死亡風險互相抵銷(記著保費 = 保額 x 死亡率 x 既定倍數),下期的保費增幅定當較為溫和。


保額計算  保障家人財務自由

至於買多少保障額少足夠呢?以下是筆者自行的預算方法:

  • 足以還清所有樓宇按揭欠款(屆時遺孀是否真的清還當屬另一考慮)
  • 家庭每年生活開支(未有小朋友者請假設有小朋友) x 25
  • 如父母高堂尚健在,每年生活費  x 25
  • 以上外加 20% 保障,如家人小手術 / 意外等「傍身錢」。如最後家人幸福無病痛,就用這個錢送子女出國留學或是做置業首期吧!

注意,乘以 25 並不假設遺孀只能比自己多活 25年,而是假設遺孀如將保險賠償穩健地投資於回報於通脹之上 4% 的項目上(4% = 1/25),便可保永世財務自由。多看本 Blog 和一眾財經 Blog 友的討論,4% 一般不難完成。

結論是,讀者購買定期壽險前,必先對自己家庭的收支狀況有透澈的了解。作為一家之主,有效記錄收支數據以支持家庭預算及投資大計,實屬理財基本功,筆者在此不贅。


其他要點竅門  買得更精明

其他精明購買定期壽險的要點及竅門:
  • 每年供款次數的選擇:年繳最便宜,月繳最貴,這是保險公司一年要處理 1次還是 12次付款的分別——「羊毛出自羊身上」!通常半年繳、季繳和月繳的保費分別是年繳保費的 0.52、0.26 和 0.09倍。換句話說,選擇月繳要比年繳多付 8% 的保費(0.09 x 12 = 1.08)。
  • 定期壽險的保費定價 = 保額 x 死亡率 x 既定倍數。在決定用哪套死亡率表,一般保險公司會根據投保人的性別(男的死亡風險微高於女)、投保人有否吸煙(吸煙者死亡風險遠高於非吸煙者)、職業、其他驗身及家族遺傳病史等去決定。可能讀者也會聽說過所謂 Preferred Class、Standard Class、Sub-standard Class 等,就是保險公司根據這些風險因素將投保人分成數個等級,應用不同的死亡率表,從而計算出不同的保費;當中價錢可以相差數倍!所以如讀者乃吸煙者,請盡早戒煙。某些高危職業,如地盤工人、飛機師等,死亡率亦會追加一風險值。由於不同的公司核保的嚴謹程度、風險值的追加也有所不同,讀者宜貨比三家;但在開始核保過程之前,要留意核保驗身後不簽單的話,核保過程的收費是由擬投保人還是由保險公司承擔。
  • 定期壽險的定價通常按保額的大小分為幾個等級,舉例如保額 $10萬 至 $500萬是第一級,$501萬至 $1,000萬是第二級,如此類推。等級的高低決定「既定倍數」的大小,通常保額等級愈高則「既定倍數」愈小,亦即保費比例上愈便宜。這是因為保額愈大的保單,攤分公司燈油火蠟的平均成本愈低。試想想,一張單一年繳一次保費,不論保額是 $10萬還是 $1,000萬,信還是寄一封,錢也是收一次的,這些成本不會隨保額遞增,所以平均保費愈平。(小知識:如果閣下乃城中富豪,要買上億元的保障,閣下的保費需要交由精算定價部門度身訂造,行內叫做 Special Quotation)

定期壽險是讓投保人可用相宜的保費獲取充足的保障,將保費盡用於死亡保障而非儲蓄投資,同時包含萬一未來身體變差投保人持續受保的權利。就死亡保障而言,定期壽險是筆者唯一推介的險種。至於醫療保險以至利用保險作為投資工具,日後再有機會為各位讀者介紹。

6 則留言:

  1. 謝福祿兄的分享👍祝你和家人聖誕快樂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Same to you and your family Cherry! 今個聖誕最開心是痛快打了一場虛擬 18 洞,是受傷前的水準 :)

      刪除
  2. 而家先睇到你個BLOG, 正喎.
    我都係獅子銀行買TERMS, 500萬保10年定額, 每都係唔駛500.
    非常抵.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 70後兄留言讚賞!今後還請多多指教🙏🏻

      其實真正有用的人壽保險就是這麼便宜,不過 Agent 多數不會告訴你。敢問 70後兄是遇上了好 Agent,還是主動提出要買 Term?

      我猜 <$500 應該是每月供款? 70後兄可以問下轉年繳,可能更平,不過可能小數目 70後兄不在意 :D

      刪除
    2. 我是每月供款.
      匯豐網上買的TERMS, 不經AGENT.
      問過我自己宏利AGENT, 差不多一個DOUBLE...

      刪除
    3. 500萬保額的確是,因為免驗身而驗身成本對於 Terms 而言是超級貴⋯ 但免驗身的保障型保單保額一向不高,HSBC 能做到 500 萬已經不錯了⋯ (儲蓄型基本上不用驗身,但儲蓄型根本不應該買)

      我自己那張 Term Insurance 20M,也是 10年定額,年繳,平均每月保費不超過 $1100。以現在的投資儲蓄進度,10年後保額應可往下調整甚多。

      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