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買終身儲蓄保險 30年只儲到一個東歐旅行

近日家中一位長輩接到保險公司的函件,信中指出該位長輩一份「已供斷」的儲蓄保險「保費不足」,需要老人家注資。老人家不明所以,明明多年前已經「供斷」的保單,近十數年來都不用付錢但突然間又要追欠款,遂將函件轉交筆者看過究竟。



供不斷的回魂保單?


筆者一看,發現保單的確曾經「供斷」過;但所謂的「供斷」,並不是指保單的設計是定期供款而供款期完結,而是保險代理一種常用又頗為誤導的銷售技倆:利用積存紅利支付保費。

話說長輩所買的是分紅保單,即如果保險公司在保單上賺到利潤,這利潤會以分紅方式跟保單持有人分享。保單持有人一般可以選擇將分紅以現金方式提取,或者積存在保險公司賬戶內繼續生息(Accumulation on Dividend、AOD)。聽起來很吸引,但筆者要再三強調保險公司計算利潤、跟保單持有人拆帳分紅、以及積存生息利率釐定都對投保人幾乎沒有甚麼保障,分紅只能當是「錦上添花」。

現金分紅或 AOD 紅利還有一個用途,就是用來抵銷下期的保費。而當積存在保險公司的紅利達到一定數目,根據現行假設預測,AOD 連未來利息以及未來的分紅將足以繳付保單餘下年期的保費,不少保險代理於此時就會告訴投保人保險已「供斷」,不少保單持有人便以為節省了往後數十年保費,但事實上只是自己的左袋(AOD、利息及未來紅利)付錢給自己的右袋去交保費。

但畢竟保險分紅是非保證項目,其實說得坦白一點,分紅乃是保險公司的風險緩衝,當保險公司在虧損時(所謂「虧損」是指比保險公司自己的「預期」賺得少)就可以拿分紅保單來開刀以減低「損失」。過往數年長輩的那間保險公司經營成績一般(說得正確一點是公司的盈利自信太高),加上環球持續低息,所以比起金融海嘯前紅利的分派和 AOD 利息也扣減了不少。由於當年「供斷」的判斷是建基於當年對紅利及利息的預測,當實際分派比預期低時,就自然出現「紅利不足以繳付未來保費」的情況了。

坊間不少保險代理很喜歡用這一招去賣保險,將一張終身供款的儲蓄壽險講成是 15年、20年繳,說 15、20年後紅利就足以讓保單繼續生存,所以可以用較少保費買到更大保額。這樣做的目的,當然就是想促成生意,而終身繳款的保單佣金通常又較定期繳款的要高。未來 15、20年後紅利是否真的足夠繳款?老實說,「與他何干?」

而在購買過程中,擬投保人並不一定知道紅利可以提取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擬投保人也並不一定知道 AOD 積存利息較一般銀行存款及保單本身的回報為高(所以用較高的 AOD 利息交較低回報的保費著實是浪費)、更甚者擬投保人應該也不知道其實保險有不分紅的選擇……


斷保的考慮和計算


既然確定了要重新付費,老人家便開始考慮斷保,並詢問筆者意見。筆者對於斷保的考慮又是甚麼呢?

一般而言,保險最關鍵的決定在於買的一刻。如果買的時候已經考慮周全,則一般筆者不會建議斷保。這是因為在保險的價值鏈中,都是先付銷售人員(保險代理 / 經紀 / 銀行)、再付保險公司股東、最後才輪到保單持有人。這就是為甚麼在前文儲蓄保險的例子中,如果在投保最初 6、7 年斷保,投保人是保證虧損的——畢竟保險公司得先確保自己能付米飯班主(銷售佣金),再付金主(股東)和生財工具(員工),行有餘力再付投保人,所以一般來說保單斷保(尤以保單開納初期)是嚴重破壞投保人自己價值的行為。記住,保險公司的精算定價部門都是坐定粒六來開盤的,所以買保險前如果也不能確定所買的是切合自己的實際需要,有斷保的機會,那麼不如不買。

但筆者更明白,社會上更普遍的故事更像是家中長老般,買了一張甚至一大堆沒用的儲蓄保險,多年後才醒覺知道保險應該如何買,自己從前如何上了當。像家中長者的保單,今年已屆保單第 30 多個週年,給銷售人員和股東的價值早就還清了,那現在才來斷保又如何?

(P.S. 要知道何時還清了銷售人員?很簡單,當你的保險代理人開始對你不瞅不睬,又或者不斷慫恿你斷保並重新開立一張新保單,就大概是還清佣金債的時候了。那現在你知道,從這個時候你的保單價值才真正開始建立吧!)

這個時候,筆者會祭出財務分析的常用技倆:內在回報率(IRR)分析。

是否斷保的考慮,其實就是「斷保取得現在的現金價值」,跟「繼續投保,繼續交保費,換取保障和未來更大現金價值」的二元選擇題。要知道哪一個選項的價值較高,可以將繼續投保想像成為一個投資項目——利用即時斷保之所得作為起始投資,加上未來的保費,便可得到未來更大的現金價值。根據這些現金流,我們就可以算出這個「投資項目」,也就是繼續續保的內在回報率(IRR),然後再跟投保人可得到的其他投資回報比較。

以例子說明。假設:
  • 投保人現在斷保的話可以得到保證保單價值 $95,000 連積存紅利 $5,000,共銀 $100,000。
  • 如果繼續續保,則每年保費 $3,500。
  • 根據保單周年報表,投保人 5 年後可得保證保單價值 $120,000 連積存紅利 $20,000,共銀 $140,000。

首先,即時斷保所得並不需要分開保證保單價值及積存紅利兩個部份,因為兩者均是保證能提取的。積存紅利雖然來自從前不保證的部份,但一旦紅利實現了,就成為保證的一員。

現在單考慮 5 年後保證回報的部分:
  • 5年後可得保證保單價值 $120,000,並假設未來紅利及 AOD 利息為零,即 5 年後積存紅利仍是今日的 $5,000。
  • 今日投資 -$100,000 另加保費 -$3,500(負數表示現金流出),接續 4 年每年付出保費 -$3,500,第 5 年年末可保證提取金額 +$125,000。
  • 利用 Excel IRR 函數算出內在回報率為 1.32%。如此數字,不如斷保放定存?

再考慮筆者認為最進取的回報,就是保險公司在未來 5 年能如報表所示,給付所有紅利及非保證利息(注意,如果保險公司從前真的可以完全給付報表所示的所有紅利,則本篇文章根本不存在!):
  • 5年後可得保證保單價值 $120,000,以及 5 年後報表所示積存紅利 $20,000。
  • 今日投資 -$100,000 另加保費 -$3,500(負數表示現金流出),接續 4 年每年付出保費 -$3,500,第 5 年年末可享保證金額 +$140,000。
  • 利用 Excel IRR 函數算出內在回報率為 3.78%。既然非保證,何不斷保買領展?(不過筆者應該會買川河。)

注意筆者以上的計算,乃是假設了老人家其實並不再需要儲蓄保險所帶來的死亡保障,所以保費中給付同齡同額定期壽險的相對等部份其實是白付的。如果讀者很執著,認為七老八十的長者也需要死亡保障,可以自行參考筆者上篇儲蓄保險分析之中類似的方法,將保費分拆成保障和儲蓄部份,並只用儲蓄部份計算內在回報率。


筆者向老人家展示上述簡單的計算,老人家最後決定斷保,取了十數萬的保單價值跟太太來了個東歐旅行,並節省每年三數千錢的保費。老人家概嘆, 30 年前的三千元絕對不是小數目(當年一份大快活雜扒早餐也只是 $7),要省下三數千錢供這份保險也絕非簡單;本來打算為家人買份安心的保障同時又照顧自己的退休儲蓄,結果 30 年來,南柯夢醒了,只買到一個東歐旅行。今日還在考慮買儲蓄保險的年輕一輩,前車可鑑也!

31 則留言:

  1. 感謝福祿壽兄的詳細分析,由畢業出來工作,我一直都無買過長期保單,其中一個原因是完全感覺不到有合理回報,其次以佣金為生的經紀大都口是心非,嘴型吃像太難看。
    曾經有一保險經紀介紹,如果生病一次拿幾萬出來醫病,會唔會覺得好重皮? 我真係心念,你連醫自己幾皮野都覺得重皮,不如帶埋錢落去啦⋯⋯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紫夜的留言和分享!保險公司做不到合理回報是正常的,因為保險的作用應是提供「保障」,不是「回報」。

      簡單二分的話,保險(想)覆蓋的風險分兩類:「資產風險 Asset Risk」和「負債風險 Liability Risk」。
      前者風險來自儲蓄或回報不夠,要靠精明投資;
      後者風險來自意外疾病發生的不確定性,要靠風險共擔(Pooling of Risk)。
      但留意保險公司比個人投資者優勝的地方,只有後者而絕不是前者。
      死亡、危疾、醫療開支等風險,是可以通過容納更多人而分散和平均化,保險公司愈做愈大經驗便能愈趨向平均,相反個人很難相識滿天下而更難去取得別人信任去 Pool the Risk;
      但市場、利率、信貸風險等,個人和保險公司都要面對的,也不是餅做愈大風險便可平均共擔的。
      偏偏保險公司卻不務正業,大搞儲蓄保險……

      「賣人情單」的代理我也見不少,「我最近在跑賣單比賽,還差 $10萬全隊人就能贏總冠軍(實情是自己還差 $5萬就夠數做 MDRT),上次幫了你撲了張演唱會門票(實情是公司其實是大贊助商門票多得派不完),不知道你可否幫個大忙?我也知道 $10萬是個大數目,你一時間未必可以/想拿出來,不如你幫我一半吧,我的隊友會加油完成另外一半的!」

      另,醫療費用,如果十萬以內也拿不到出來 / 覺得很重皮就直接去排公立醫院吧。我會買的醫療單是全數保障但每年首十萬八萬是墊底自付那種,畢竟我怕的應該是上百萬的大數目。

      刪除
    2. 對,普通醫療公立醫院已經很有保障,只不過時間真系排好耐。小病睇私家診所,大病睇公立醫院。都想請教下福祿壽兄幫襯保險類型?因為我真係唔熟保險分類,睇到頭都大 哈哈

      刪除
    3. 短答依次序:
      1. 定期壽險,用最低成本封家庭蝕本門
      2. 高墊底費實報實銷醫療保險,大病都可以睇私家醫院,至少有得揀。
      3. (行有餘力、錦上添花可以考慮)非分紅定額危疾,作用是未儲夠錢時仍有入息保障

      長答和原則可以參考小弟早前文章(第一題):
      https://fukluksau.blogspot.com/2018/01/BreakfastGathering.html

      不過真係好多 Plan 一般人睇完個名睇埋 Feature 都唔係好歸到類⋯⋯

      刪除
    4. 福祿壽全兄的選擇次序和我完全相同!

      刪除
    5. 謝謝,每年住院保險好似可以考慮。

      刪除
    6. 留意高墊底費住院保險都主要分兩種,低階版係住院費手術費巡房費麻醉費逐樣分開來計,加粒棉花都可能爆額果種,高階版只有每年及終身上限。如果計到數老咗都畀得起,當然選高階版。

      刪除
    7. 哈哈 受教受教,多謝福祿壽兄提醒。👍👍

      刪除
  2. 全兄又詳細說明了坊間偏方:"買保險公司股票,好過買保險"...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根據文章的生物鏈,如不怕厚面皮的,應該是去做 Agent 最好。跑夠單公司又賞自己去「業務會議」(即是旅行)、Top Sales 又有得年年上報紙,跑到咁上下都唔駛自己出街跑數,齋食 Override 已經食滯……

      刪除
    2. 真係有朋友成日SHOW OFF自己去MDRT(百萬圓桌會),LEE殊去果殊去業務會議...
      小弟要買保險都絕對不敢搵這些朋友,因為實被吸走一頸血...
      小弟有兄弟係RUN保險AGENCY,佢話真正有用的醫療保唔會有人SELL,SELL親的肯定係投資相連吸到你一頸血的保險...

      刪除
    3. 無辦法,君不見那些工廈劏房成萬蚊呎都成街 Agent sell?賣二手樓 1% 佣分分鐘都無,賣一手樓都要睇下個客想回幾多(畢竟 Agent 睇住個客抽籤仲緊張過個客),但賣劏廈佣金 8%。賣個百幾萬「工作室」同賣個千萬「豪宅」實袋一樣,你係 Agent 你會賣邊樣?

      物業市場資訊尚且「相對透明」,至少我們知道有住宅有商廈有商鋪有工廈揀。保險?一係內行人一係自己做大量 Research,否則市場上有咩賣都唔知。

      刪除
    4. 2017年全年整體樓宇買賣合約(1手+2手)加埋8萬幾宗,持牌AA近4萬人,平均每年1人開兩張單... 講完...

      刪除
    5. 香港保險 Agent 也有近十萬人,新造個人人壽保單每年百二、百三萬張,即是平均每人每月開一張單,還未計跟銀保分⋯⋯ 我身邊也有住工廈的保險 Agent,一樣米養百樣人吧。

      刪除
  3. 很實用的資訊,希望多些人看到

    回覆刪除
  4. 絕對是肺腑之言👍🏻👍🏻👍🏻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得靠寫文章平衡一下心理 😆

      刪除
  5. 一般保單既佣金高達五成佣金,就算是什麼投資相連的也好像要三成以上。
    所以要十幾年先夠打個和。
    在下不才,反客為主,自己問Agent拎埋個軟件,用埋佢個Staff Code實行自己保險自己砌Plan 咁可以計清自己保障需要同實際回報支出等等,可以減少損失。
    (其實點買都會被人賺,只係賺多賺少,不過你唔買就要自己分擔意外既風險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艾力兄絕非不才,連 Agent 份工都打埋,親力親為,力到為財,佩服佩服!

      是的,保險公司是必賺的,如果保險公司要賠錢開盤,不要說股東,分分鐘監管機構一關也過不了,因為虧本又哪有錢做賠償?所以要買就買保險公司做到而自己做不到的「保障型保險」,那些「合理利潤」就給保險公司去賺。

      正如出街食飯,為何要 $150 吃個部隊鍋?辛辣麵加腸仔火腿俾盡 $30 自己唔識煮?出街食飯就當然吃一些功夫繁複或者自己廚房根本無架生煮到的菜式啦。

      刪除
  6. 儲蓄保險中的儲蓄部份一定係揾笨的,但純保險確有其價值,前提係保險公司在你Claim保時不太難為你。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風兄說到重點了。偏偏保險公司就不賣「純保障」,因為一方面「純保障」對保險公司的錯價風險也大,保險公司也不想背負太多風險;而另一方面投保人又不喜歡年年被加價(縱使某些加幅其實合理),最好今日開出一個定價「永不加賦」。結果保險公司就只有賣 Bundled Products,保障 + 儲蓄 + 分紅,為的不一定是求花多眼亂,更多的是利用分紅去做風險緩衝。

      理賠又是另一個大學問,周醫生也說要有「醫療需要」才有得賠,我又不是醫生,醫生說我有需要我便入院囉,結果人人入院前不是要看病做檢查,而是看保單條款……

      刪除
  7. 好奇長輩供了多少期才“斷供”?如果供了20期,每期3500,現拿十萬,回報率大概1.8% , 輸通帳。

    回覆刪除
    回覆
    1. 長輩供了接近 20 年期;文章中不是老人家保單的 Exact 數字,但也差距不遠。而由於老人家是用盡了 AOD 去交保費,所以 $10萬 大約好比當年開納保單時的「預期保證回報」。Guaranteed IRR ~1.8% 不奇怪,隨手沾來一張儲蓄保單大概也是這些數字。

      刪除
    2. 這個例子的回報確實非常少,估計是沒有有身故部份沒有沒列出來吧? 我之前隨手拿的中國人壽盈豐寶也有2-5%

      我自己通常是比較現在斷供的價值(PV)和五年後身故連本帶利(FV)來做IRR的,得出的結果通常都有5-6%,所以一直沒有斷供(供了15年以上)

      刪除
    3. 文中長者已年屆接近 70,留份保險在身基本上不是為身故賠償,所以有上文的分析。如果保險目的是為了身故賠償,我也不會用全份身故賠償去衡量 IRR,而需要乘以取得身故賠償的機會率去反映該賠償的或然性(亦即文中提到扣減相關定期壽險的現金流)。否則,買六合彩的 IRR 一定很高了。

      刪除
  8. 強帖留名!!!

    好多人都知儲蓄保險無乜用, 但真正供左幾十年0既例子好少! 至少無乜人講!

    當年幾千蚊, 真係唔係小數目. 用黎活在當下玩在當下, 或者買多兩件現具比當時仲係小朋友0既仔女仲好. 至少今日個親子關係會更密切~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多謝 70後兄欣賞!

      我想沒有很多人講,一是「都過了這麼多年,算了吧」,二是「這太糗了吧,還是不要說」,但恐怕更多的是不知道自己份單有問題,還以為自己賺很多。(見過一份市場調查,有唔少人真心以為自己份保單賺緊十幾厘!不過受訪者同時以為自己的股票賺緊廿幾厘,其實都幾 consistent 係保險回報差 D 😅)

      我都同意錢係應駛則駛,「最心痛是愛得太遲」。幸好老人家仍健在,仔女也算搵到個錢(至少自己照顧自己無問題),十幾萬都仲可以去個豐盛旅行而唔係只能留做棺材本…

      刪除
  9. 我就係買左一份有類情況的[人壽儲蓄+醫療住院]單, 買時話紅利足以讓保單繼續生存, 而家個代理話我份單係終身供款, 即每年要俾成萬幾, 醫療個部份又年年提升, 今年已屆保單10週年; 原本諗住趁後生俾自己同父母一份保障, 而家到左中年, 斷保再重新買所有的數額又唔同, 但終身對我來講真係一份負擔,個代理就約我2周後詳談, 但我一諗到就訓唔著.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這位朋友留言,讀者不妨趁這個機會重新審視自己和父母的保險需要,然後只留下絕對需要的部份。從讀者簡單留言看來,現有保單最有價值的應該是父母早年買落醫療保險的 insurability,所以醫療保險的部份應該盡量保留。也許趁無需重新核保轉換成自願醫保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案,至少自己能賺點稅務回贈。

      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