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實例分析:儲蓄保險回報 零風險國債也贏不了

友人與丈夫新築愛巢,向銀行貸款幾百萬購入新居。友人擔心萬一自己不幸過早過身,供樓的壓力便重重落在丈夫身上,故欲買人壽保險以減輕丈夫的負擔。她的代理人向她推介了一份儲蓄型終身壽險單,並指出若果 20 年後友人仍然健在,大可退回保單享受豐厚回報。友人想聽聽筆者的意見。



筆者曾詳細說明就死亡保障而言,筆者獨力推崇定期壽險(見「一家之主要買 Term」上篇下篇)。為了能向友人具體解釋當中原因,筆者著友人請其代理人準備兩份「人壽保險建議計劃書」,一份是代理人所推介的儲蓄型終身壽險,另一份是最簡單的 20 年定期壽險,並答應取來後與友人一同做些簡單數學去分析哪個較為適合抵買。事後筆者覺得這個個案分析簡單而實際,在取得友人同意後整理成文與眾讀者分享,希望能幫助大家分辨保單的實質回報及實用性。


同樣保額人壽保險  利益與保費大不同

友人翌日發了我兩份計劃書,死亡保障額同為 $13萬 (美元,下同)。

保單 A 是 代理推介的「5年繳分紅終身壽險」。只需於保單生效後的首 5年,每年繳交保費 $5,522,便可獲終身人壽保障,身故賠償 $13萬。保單3大特色包括:


  1. 「保證現金價值」(Guaranteed Cash Value,GCV):這是終身壽險的必備項目,不論分紅與否。若保單持有人退保,便可按退保一刻保單已生效的年期,取回一定的現金價值。金額是投保一刻既定的,由保險公司擔保。
  2. 「週年紅利」(Annual Dividend),這是所有分紅(Participating,行內簡稱 Par)保單的特色。若保單持續生效,每年保險公司會按照公司自身的盈利情況發放紅利,就像買股票收股息一樣。金額由保險公司每年自行決定,並沒有保證。
  3. 「期滿紅利」(Terminal Dividend),若保單持有人於保單生效 10年期後才退保,保險公司還會贈送一筆紅利以答謝對公司的長期支持。紅利數額同樣根據公司的盈利狀況釐定,沒有保證。


保單 B 是筆者建議的「20年繳非分紅 20年定期壽險」。在保單生效後的 20年,每年繳交相宜保費 $265,便可於該 20 年內得到 $13萬死亡保障。沒有現金價值、沒有分紅、期滿仍健在亦不能取一分毫。

保單 A 擁有眾多回報項目,而且只要繳費 5年便可獲終身保障,退保又能取回金錢,看來很吸引。但保單 B 20年總繳保費只需 $5,300,比保單 A 的一年保費還要少。友人該如何取捨?


分紅?糖衣?毒藥?

在分析回報之前,筆者必須再三強調「分紅」、「紅利」等金額是沒有保證的。

在保險建議計劃書上,保險公司會推算未來發放的紅利,再將多年來的紅利滾存至一個大金額。不少代理人就是用這個金額吸引擬投保人的眼球,指出保單放愈久,紅利愈豐厚;即使投保人日後退保,仍可獲得這筆「額外盈利」。

關於紅利這粒糖衣毒藥,筆者有機會再另文詳細說明它如何巧取投保人的血汗錢(尤其在香港,法例對分紅保單投保人的保障遠較大陸、新加坡等地落後;就連保險公司需要公佈其保單紅利的「實現率」Fulfillment Ratio 也是 2016 年在保監指引要求下才開始)。在本例中,讀者們只需緊記:
  1. 羊毛出自羊身上,保險公司有錢賺是因為它多收了你的保費;
  2. 紅利的分發沒有一定準則,而且保險公司的盈利複雜得很,同一家公司計算盈利也會應用好幾套會計準則,就是專門看保險公司股票的分析員也很多時弄不清;
  3. 保險公司通常假設自身的投資回報是影響分紅的最重要因素,筆者雖然同意,但投保人的死亡、退保、公司開支管理等因素也絕對不容忽視,而且往往這些因素作為客戶不容易得知或監察。

簡單點說,讀者請不要相信建議書上的「分紅」是自己的「最佳假設回報」或是「應得」回報。「應得」的只是所有寫上「保證」的項目,其他的都應視為「額外回報」、「錦上添花」。閱讀建議書時,請務必注意這點。


儲蓄壽險回報  零風險國債也贏不了

分析一張儲蓄壽險的回報,我們可以將「儲蓄」和「壽險」的部分分開。由於定期壽險只提供死亡保障,因此與同一保障額的儲蓄壽險相比,後者多繳的保費就是用作儲蓄用途。計算這個儲蓄部分的回報,並與市面上其他的投資物比較,便可知道儲蓄壽險是否抵買。

從友人提供的保險建議書獲得數據如下:

  • 兩保單保障額相同 = $130,000 (美元、下同)
  • 保單A 5年共繳保費 = $ 27,612
  • 保單B 20年共繳保費 = $ 5,300
  • 保單A 比 保單B 共多繳保費 = $ 22,312

情況 1:最保守的情況,我們只考慮保證現金價值

20年後退保可得保證現金價值 $ 38,870

假設將多繳的保費 $22,312 用作投資,若 20年後能獲得 $38,870,以複利計算平均年回報為 2.81% = ($38,870 / $22,312)1/20 - 1。(精算 20 年現金流差,實際 IRR 為 2.89%。)

這數字,連通脹也追不上!執筆之日就連20年美國國庫債券的孳息率也有 3.00%,在這低息年代尚且跑不贏零風險項目!(註:這篇是筆者舊文章,最初執筆日為 2014年8月13日;近期 20 年國債孳息大約在 2.7% - 2.8%,就算讓 2.81% - 2.89% 些微跑贏,相信讀者已經對結論心中有數。)


情況 2:筆者視為最進取的情況,就是保險公司能如計劃書所示給付所有紅利。

20年後退保可得:
保證現金價值 $38,870
預計累積週年紅利 $10,964
預計期滿紅利 $11,726
合計 $ 61,560

以同一方法計算,平均年回報為 5.21% = ($61,560 / $22,312)1/20 - 1。(精算 20 年現金流差,實際 IRR 為 5.39%。)

看來可取一點,但相信讀者們也不會覺得 5% 回報能算得上是高吧。市場上不少股票股息率也有 5%,而且還未計算賺價;回報 5%的企業債券也不難找到。而利用此儲蓄保險作為投資工具,需留意:

  1. 紅利並沒有保證;
  2. 錢需要鎖在保險公司 20年,提早退保可能嚴重影響回報(在最初 6-7 年退保基本上保證是虧損),反之其他投資工具如股票可以隨時沽出。

詳細的計算可參考下表:



20年後  你還需要死亡保障嗎?

筆者的結論似乎已不言而喻,友人也滿意筆者的分析。但也許有讀者會問:如果購買保單 B 定期壽險,20年後續保的話保費會以倍數上升;反之保單 A 終身壽險則可以一勞永逸。買保單 B 豈不是老來沒有保障?

筆者的反問是:「20年後,樓宇按揭也差不多供完,子女就算還在讀書也至少能自我照顧,而且自己的積蓄也應有相當分量。那個時候,你還需要死亡保障嗎?」

(留意筆者更主張購買 5 年或 10 年期的定期壽險,並定期檢視所需要的保障水平,只購買需要的保障額。詳細理由及操作請閱讀早前文章。本篇以 20 年定期壽險作例子,純因為友人的代理人建議 20 年後從保單 A 提取現金價值,故筆者用同一樣年期的保險產品做 Apple-to-Apple Comparison。)


自製生死合險  反勝保險公司

就假設讀者真的在 20 年後需要這個死亡保障好了。這其實是可以自製的,而且擁有比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障更有彈性。

方法是:將買定期壽險因而省下來的 $22,312,投資於年回報 9.21% 的項目,20年後便可得 $13萬。這個 $13萬是現金,不論讀者何時過身,家人都可享有這一筆錢。更理想的是,這 $13萬自己在生時也可以享用,不像人壽保險賠償只能福蔭後人!

市場上的確有類似的人壽保險,期滿時不論投保人生死也能享有給付,學名稱為「生死合險」或「兩全保險」(Endowment Insurance),市面大多以「儲蓄保險」(Savings Insurance)一詞以蓋之。不用筆者多說,這種保險的保費要比上文介紹的任何一種保險都要貴得多。但我們剛剛就用了普通儲蓄終身人壽的保費,自製了一份比它本身貴得多的「生死合險」——秘訣就是「只要保障、不要儲蓄」,亦即筆者於前文所強調的「將自己處理不來的死亡風險交給保險公司,將自己也能處理好的投資儲蓄責任歸自己」。

8 則留言:

  1. 福同學真是好用心!道理我大概也知道,但就是無法如您般精準詳盡表達出來...所以我以前就算力勸親友不要買儲蓄保險時,他們都聽專業保險SALES都不聽我的....我下次把您這篇文章轉寄他們好了!哈哈!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數字就是硬道理。希望這篇能成為 FAQ 繼續造福人群,哈哈!

      刪除
  2. 其實夫婦二人也可持人壽,受保人寫番配偶的名字。世事無絕對, 性命長短更是不能預料。

    回覆刪除
    回覆
    1. 絕對同意,婚姻是照顧對方一生一世的終身承諾,而生死難料,買保險確保自己能在不幸時仍能遵守承諾實乃為配偶盡的責任。不過也是同一句:「Term Life 為限」!

      刪除
  3. 有朋友講過,最普通的醫療保險無經紀肯賣,一定要投資相連才賣。想搞食水無咁深的保險其實都有難度。

    回覆刪除
    回覆
    1. 要購買真正合適的保險,第一步要知道貨架上有甚麼選擇,第二步要知價。可惜資訊牢牢操制在代理人、經紀手中,保險產品一般也很複雜,複雜的地方往往就是揩油水之泉源。最近有些初創嘗試 Crack Down 這幅高牆,但我認為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