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忙碌與慢活 誰較誰優勝?

上星期四看了明珠台的《拯救怪獸家庭》,講述三個繁忙的澳洲家庭,如何在「慢養育專家」Carl Honoré 的幫助之下,嘗試一個月的「慢活實驗」。

Carl Honoré TED Talk "In praise of slowness" (圖片來源:TED)

節目一開始講述三個家庭的 Typical Busy Days,基本上都是排得密密麻麻,一星期七天每天 13-15小時的時間表,不是大量的課外活動和補習班,就是打機和社交媒體。我和太太也想不到,如此怪獸的行為竟然不只是香港的專利(雖然其中一個家庭的媽媽是香港人,但爸爸似乎比其他家庭成員更忙)。

接著 Carl 進場,他跟三個家庭約法三章,實施一個月的「慢活實驗」。內容包括一個月內要摒棄電子屏幕、月內每天最少要有一餐一家人一起進食;這些大部分參與家庭也能接受。但當 Carl 一說到「子女的課外活動只可保留一項,其他在一個月內予以暫停」—— 天哪!那下個月的比賽怎麼辦?追不上進度給同學比下去可不行!

有些家長則看似民主的問及自己小朋友:「只可以剩下最喜歡的一項了,你會怎麼選?」然後小朋友的答案有別於自己的想法,就嘗試威迫:「其實你也喜歡彈琴的是不是?」有些則直接跟 Carl 討價還價,甚至陽奉陰違到後來更徹底對抗。節目中的家長們,無不表示要子女「十八般武藝張張利」只是合理的期望並無不妥;似乎要填滿子女的 CV,期待其中一兩項能有助取得大學入場券,或是成為子女的 Selling point 讓別人賞識,已經是香港、澳洲甚至大部分已發展地區中產家庭的共識。

近年,社會開始提倡反思做事單單講求效率的生活方式,體現出來的包括慢食、冥想、禪繞等等;他們提倡集中精神、一天只做一件事,冥想與心靈交流溝通,細思慢活人生。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慢活的確為身心帶來很多好處,比如改善睡眠質素、提升創意等;甚至有研究指每天安靜冥想兩小時,有助腦退化症病人修復海馬體,從而改善短期記憶。其實不用多說,近年的學生和家長壓力,早就說明社會需要「停一停、諗一諗」。

那麼三個忙碌的家庭,嘗試過一個月「另類生活」後,你猜他們會如何選擇未來的生活?

  • 第一個家庭,給筆者的感覺他們從前的生活是忙碌而沒有意義的;兒子從前由每晚打電玩兩三個小時,一個月慢活竟然培養出閱讀的習慣來,而且跟妹妹的關係也改善了。一個月後媽媽建議兒子可以星期六日各玩電玩一小時,兒子卻說「不,這太多了,一週最多一小時就好」。我猜這個家庭從來沒有想過他們有「慢活」的選擇,興幸 Carl 拯救了這個家庭。
  • 第二個家庭,媽媽根本沒有放棄當 Control Freak,一開始就跟 Carl 討價還價讓孩子只減少一兩項活動,到後來儘管孩子根本就要累死了,上鋼琴課、做數學練習已經專心不來,媽媽還是認為這樣的安排最好。筆者的感覺是這位媽媽其實只是借用孩子去完成自己的理想,不但止自己不去接納考慮生命還能有其他選擇,連孩子的選擇權也剝削掉。
  • 最後的家庭,他們打從實驗一開始就沒有半點疑慮:「這樣子的慢活應該會蠻好玩的,反正一個月後我們可以回到從前的生活,就試試吧!」。他們在這一個月內盡情享受慢活帶來的親情和友情的維繫,而一個月的慢活休息過後,反而讓他們更期待回到忙碌的日子;他們說,他們喜歡慢活,但更喜歡忙碌。看來這個家庭是經過心思細考,是真心喜歡忙碌而從中找到充實意義的。

最後一個家庭的反應和結論,值得我們反思。

筆者認為,忙碌和慢活,兩者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優勝者。當中的重點是,不論生活節奏快慢,這是讀者認真思考過、試驗過、並確定是自己希望過的生活方式嗎?

電視節目說,澳洲有六成的中產家庭都過著類似繁忙的生活。雖然筆者沒有這樣的統計,但感覺上為甚麼這煩惱似乎不會在富有階層出現?筆者大膽假設,這是因為這些中產家庭擔心自己的下一代「中產地位」不保,於是設法安排各項訓練和活動予子女,琴棋書畫樣樣皆能,期待其中一項能脫穎而出。但願筆者的假設是錯誤的,但如果他們「選擇」忙碌只是出於對未來的恐懼,並以為這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甚至忙碌到不願意、不懂得去尋找其他應對方法,任由子女的童真和創意被「規劃」的話,筆者只能說,我們的下一代真不幸。

Tim Ferriss 在其成名著作《The 4-Hour Work Week》說過:「忙碌其實是一種懶惰——懶惰去思考、懶惰去分清楚行動。」("Being busy is a form of laziness – lazy thinking and indiscriminate action.")於筆者而言,重點不在 Busy,而在於 Lazy Thinking;換句話說,我們要摒棄的,不是「忙碌」,而應該是「窮忙」。

Live thoughtfully

8 則留言:

  1. 《The 4-Hour Work Week》這本書我剛剛也看過,真巧 (好多年沒認真看書了)

    更巧的是,我這星期開始整理自己的小習慣,其中一樣是戒掉FACEBOOK INSTAGRAM這類社交APP....因為隨手LOOK一LOOK也很不自覺地費時費神...其實我朋友不夠200人,但已感到資訊汎濫,想看的POST想看的朋友倒沈了底不知去了那裏。所以現在我把APP DELETE了,不過會定期定位查看一下 (以免錯過類似美國縮表講解的重要資訊分享 :P)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我則是 Tim Ferriss 的 Blog 和 Podcast 長期讀者 / 聽眾,Ray Dalio 的分享也是因為 Ray 是月初 Tim Ferriss Show 的嘉賓 :D

      手機的確佔據我們不少人的時間和心靈空間,曾經有研究指出就算我們打開勿擾模式、放下手機在桌上,還是會讓人心緒不寧很想查看。最佳解決方法,是把手機關掉放到手袋裡 :)

      刪除
  2. “忙碌和慢活,兩者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優勝者”

    我覺得大部分的人,習慣在忙碌和慢活之間alternate。長期太忙或太hea,都令人心境煩燥。凡事取得平衡,勝於過度追求生活上的完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 Cherry 的造訪和留言!

      說得很對,我們不用二元對立的去看這個命題,忙時休息慢活一下,休息夠了再次上路,人生不就既寫意又有意義嗎?

      Cherry 的留言讓我想起 6 年前在法國白朗峰遇到的一個旅人,她在美國一家電影製作公司工作,一年的 Cycle 就是幾個月通宵達旦極度忙碌的趕貨趕及電影開畫,另外幾個月完全的 Relax 每年都可以背包大旅行。

      她熱愛她的工作,也熱愛她的旅人生活。懂得控制自己的生活節奏,就能成就如此精彩人生吧 :)

      刪除
  3. 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利,而不是用孩子完成自己的童年遺憾,這很重要😁😁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 Mandy 的留言!是的,要時刻提醒孩子不是「屬於」自己的,自己只是託管孩子,這很重要。

      刪除
  4. "忙碌其實是一種懶惰——懶惰去思考、懶惰去分清楚行動。"

    謝謝你的分享, 很多你的文章都很實用, 文筆亦很通暢, 支持你繼續出好文. 加油!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中秋幽靈的長期支持 :) 很高興得知自己寫的文章實用,我會繼續加油的!

      P.S. Quote 的這句是 Tim Ferriss 的 ^^”

      刪除

熱門文章